芜湖市交通运输局2023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坚强领导下,迈出了交通强市建设坚实步伐,人民城市建设开路先锋作用更加彰显,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更加有力。
一是交通有效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市综合交通项目完成投资约156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95.86亿元,同比增长144%。
二是为民为企服务焕发新风貌。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初步建成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开通芜湖至俄罗斯海参崴集装箱直达航线,在省内率先打通新能源汽车整车集装箱发运通道,首发第九类危险品货物集装箱港口作业附证,获评2023年全省机关“为民惠企争模范”行动二等奖。“打造长江航运综合服务平台新模式”成功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推广,在国家级“最佳实践案例”实现了首次突破。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展现新作为。全力打造以芜湖港为核心的“枢纽+通道+网络”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三山港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芜湖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4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41.77万标箱,同比增长13.4%。芜宣机场成为省内第一个客流破百万的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23万人次,同比增长218%。
四是攻坚突破谋划发展新打法。我们用好调查研究法宝,全面分析当前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围绕水运强市建设,研究集装箱年吞吐量300万标箱战略方案,以集装箱运输量质齐升为立足点,实现港航跨越发展;抢抓江淮运河通航机遇,研究江淮运河对我市水运发展分析影响,力促芜湖港腹地范围向皖豫两地进一步延伸,吸引淮河流域货源来芜中转;全面对标沪苏浙,研究全省提升综合交通发展能级方案,探索提升芜湖市“空、铁、水、公”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发展新路径,为未来发展提供蓝本。多篇调研报告获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谋划工作思路分别在2024年省厅务虚工作会和全市政府工作务虚会上交流发言。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一是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首要内容”要求,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把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做到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组织开展“学在深处、谋在细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切实把“六破六立”要求落到实处。组织召开中心组学习24次,学习各类上级文件精神74项,理论思想水平有效提升。二是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坚持将工作中的问题作为调研选题的导向,局领导班子成员人人有课题、人人都调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先后深入基层交通运输部门、企业、重点项目、机场码头等开展实地调研27次,撰写调研报告5篇。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梳理出问题7项、制定对策举措22项。推动局属事业单位党委认领课题26个,梳理问题30个,制定措施49项。坚持把问题整改与建章立制贯通起来,主题教育期间系统各单位共制定、完善机制23项。三是整改整治有力有效。高度重视巡察整改,坚决扛起巡视巡察整改的政治责任,采取有力措施,不折不扣完成巡视巡察整改任务。坚持对标对表、从严从实、贯通融合、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把握时间节点抓好整改,实现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制度上系统整改的有机统一。四是行业发展出新出彩。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主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保通保畅等重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等更贴近民生实事顺利完成。
(二)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完善。一是规划引领超前谋划。谋划推进全市综合交通重点项目约86个,项目总投资约1280亿元。十四五交通运输规划中期评估顺利完成,公路网布局更加合理,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芜宣机场总体规划修编成功获批、芜湖港总规修订顺利推进,交通规划体系更趋完善、蓝图更加清晰。二是高速公路网化扩容。高速通车里程达350公里,路网密度5.82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前达到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末5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发展目标。沪武高速建成通车,宁芜高速改扩建完工,芜宣高速改扩建、铜商高速芜合高速二通道、宁九高速芜宁高速二通道等新建工程顺利推动,泰山路长江大桥合杭高速二通道正全力推动前期。三是国省干线提质增效。全年完成投资排名全省第一。S449赫高路一期建成通车,G236繁昌段一级路、S334峨山路二期、G347无为铜陵界河桥等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南陵、无为、繁昌、湾沚方向快速化改造顺利推进。四是民航航线不断织密。芜宣机场已开通航线43条,通航城市34个,联通省内、长三角的三条短途运输航线开通以来共飞行440架次,运送旅客1514人次。
(三)枢纽开放能级全面提升。一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全面提速。系统推进港区规划研究、工程项目和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一主两辅”集装箱运输体系。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一期项目完工投入使用,港区信息化程度居全国内河港口前列,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打造我省“零碳”码头样板;裕溪口信义光伏公用码头、黄山寺滚装码头加快推进,裕溪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完工通航;三山港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加注泊位和集装箱泊位已竣工投产。二是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提质增效。芜宣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2万吨,同比增长315%。芜湖市航空货运扶持培育办法进一步完善,航空货运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航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低空试点空域和飞行航线集中申报顺利推进,共获批5个临时起降点、5个临时空域、6条临时航线。大力推进全省第一个“智能融合低空系统平台”建设,促进B类飞行服务站(FSS)与无人机综合监管服务融合。三是运输结构优化稳步推进。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示范城市申报,以国家级和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朱家桥多式联运项目、裕溪口多式联运项目入选安徽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名单,实施塔桥物流基地、朱家桥港区集疏运通道等多式联运项目,打造铁水公多式联运创新示范样板。
(四)重大战略落实谋定快动。一是长三角一体化互联互通。裕溪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建成通航,充分发挥合裕航道对接长三角的独特水运优势,促进安徽省与长三角协调发展。抢抓江淮运河通航机遇,积极联通中原城市群,高效串接皖北地区、合肥都市圈、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芜宣机场“北联京津冀、南通珠三角、连接西部重要城市”客运航线网络基本形成,新开辟无锡-芜湖-北京等3条全货机航线。二是乡村振兴战略支撑有力。完工农村公路建设工程388公里、养护工程500公里、危桥改造7座、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131公里,繁昌区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乡村振兴路、脱贫路、致富路不断建成。三是美丽长江经济带深化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完成151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全年累计使用岸电船舶17214艘次,岸电使用量73.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4.5%。“气化长江”战略扎实推进,LNG加注码头累计加注164艘次,加注量约1700吨,长江干线LNG加注市场份额占比超过60%。
(五)交通民生服务有效优化。一是交通出行环境显著提升。2023年轨道交通客流总量3313万人次,日均9.08万人次,同比增长36.5%,最大单日客运量21万人次,客流呈稳步上升趋势。投资1.67亿元开展全市公交候车亭提升改造,40座公交候车亭安装完成,打造5条敬老爱老线路,配备100辆低踏板公交车,持续打造敬老爱老便捷出行环境。调整优化公交线路26条,开通微循环巴士26条,公交车、轨道交通末班运营时间延迟,满足夜间出行需求,助力夜间经济发展。二是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推出“爱心预约”和重点乘客联动服务,为老、幼、病、残、孕及团体乘客提供便利出行服务。制定专项运营保障方案,圆满完成明星足球赛、神山音乐节、科博会等重大活动保障。扩大轨道交通免费乘车群体,累计优惠乘车人数近600万人次,优惠乘车金额约500万元,轨道—公交换乘优惠为市民节约出行成本约132万元,城际公交全年服务群众约780万人次,节约出行成本3800万元。三是民生诉求回应用心用情。落实“民声呼应”工作要求,实行“3+4”群众诉求处理工作机制,提高群众诉求办理质效,做到“快受理、快核查、快处置、快整改、快报告、快回访”。下半年以来,群众感知系统数据排名始终保持在全市36个单位第一方阵。印发10期《交通运输民情摘报》,通报重点问题55个,完成率100%。
(六)综合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顺利推进,成功举办第二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通航发展动能积蓄。交通运输新业态规范发展,推动市区巡游出租车实行“两权合一”,全市2079名个体经营者完成出租车改革,占比达81%。扎实做好超限超载治理,开展多次路警联合执法行动,推动货运企业接入省级运行监测平台,加强源头管理。二是重点区域路网保通保畅。全市高速公路“一路多方”提前谋划部署、统筹协调,深化开展公路畅通行动,全力护航路网安全运行,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全市路网运行安全平稳有序,未发生大面积、长时间、长距离拥堵,有力保障群众出行。三是重点交通服务提档升级。不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全流程在线审批与监管、“一窗综合受理通办”,全年共办理行政许可12646件,大件运输、道路运政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实现全程网办。深化市场主体违法容错机制,对涉及公路路政、道路运政、地方海事、港口行政、水路运政共计68项开展轻微免罚告知承诺,对40个事项开展承诺轻罚。
(七)智慧绿色交通成效显著。一是科技赋能智慧交通。我省首条智慧高速试点项目宁芜智慧高速建成通车,车辆通行效率提升10%,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30%,异常交通事件救援时间缩短50%。发挥船舶污染物全过程在线监测平台作用,安装二期800艘运输船舶生活污水在线监测装置,2023年芜湖港各类船舶污染物接收量全省第一。二是大力推广绿色出行。成功打造合肥——芜湖“零碳”示范航线。加快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推广应用,我市现有新能源公交车辆1213辆,占公交总体规模的比例达86%,每年新能源公交车采购比例保持100%。本年度更新纯电动巡游出租车853台,全市纯电出租车占比达52.6%,远超全省指标(40%)。三是污染防治成效突出。在常态化治理港口船舶污染的同时,加大交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做好在建工程、港口码头、国省干线扬尘防治,严格执行“六个百分百”和“1234工作法”,源头精准施策。建立常态化检查和不定期暗访制度,按照清单化闭环式完成问题整改。
(八)行业稳定基础更加夯实。一是强化安全专项整治。紧盯“两客一危一货”“四类重点船舶”、港口码头、渡口渡船、交通工程等重点对象和部位,组织开展排查整治,建立健全隐患问题闭环管理清单。今年以来,全系统累计开展安全检查4110余次,检查辖区交通运输企业1840家,排查一般安全隐患1011处,整改992处。各类行政处罚立案1110起,罚款149余万元。二是强化路域环境整治。加大对辖区公路急弯、陡坡、临水和事故多发路段等重要节点巡查频次,及时制止和纠正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各类涉路违法行为。巡查公路里程超8万公里,查处路域环境违法情况共857处。三是强化应急力量储备。修订行业“1+1+11”应急预案体系,完成8项应急演练。成立20支应急队伍,共有355名应急人员,准备各类机械设备75台、石料7000余吨、冷补材料55余吨,形成公路应急抢险、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水上应急救助全面立体应急救援体系。
(九)全面从严治党有力推进。一是与纪检部门同向发力。与纪检部门共同研判市交通运输系统政治生态,互相提出工作建议并召开集体廉政谈话会议。与驻局纪检组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局属事业单位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有关意见》,并将其作为全系统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重要指导,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落实落细、见行见效。二是巩固工程领域廉政风险防线。进一步完善《芜湖市交通运输系统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将“三点一约谈”制度、干部轮岗制度、干部问责机制、工程项目过问登记制度、项目信息公开制度等融入方案中,明确交通系统工程建设领域“十个严禁”和过问咨询登记制度,切实把廉政风险防控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三是加强日常廉洁教育。开展廉政教育45次,讲廉政党课20次,廉政谈话160人次,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33人次,给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1人。对二级单位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情况开展检查。在端午中秋等重要节假日前发布“四风”问题典型案例、廉政提醒信息。
一年来,全市邮政快递业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2.59亿元,同比增长15.27%;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51亿件,同比增长17.06%。全市快递业务收入位列全省第二,全市快递业务量位列全省第三。交通工会、交通战备、信访综治、政务公开、机关服务等工作有序开展。